隨著頂管機緩緩移出,由36根鋼管組成的管幕,以曲線形式28日成功下穿我國第一大陸路口岸——珠海拱北口岸。這標志著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突破重要節點,同時也宣告了世界最大斷面的公路隧道管幕工程全面完工。
據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項目經理潘建立介紹,拱北隧道采用的曲線管幕施工技術,就是沿著隧道的開挖輪廓線,在336平方米的斷面上,布置36根直徑1.62米、長255米的鋼管,組成環形支護體系,防止周圍土層坍塌、地表沉降。這是目前世界上施工難度最大、頂進長度最長、精度要求最高的曲線管幕工程。
中鐵十八局承建的拱北隧道全長2741米,是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的關鍵控制性工程。項目位于珠海市香洲區,毗鄰澳門。由于海陸地質條件和地面建筑物的影響,拱北隧道的設計施工非常具有挑戰性。在隧道東段,采用在拱北灣海域上首先人工筑島,然后再做明挖施工;當經過拱北口岸時,則采取了“管幕凍結暗挖法”施工,隧道由左右并行,變成上下雙洞疊層;穿過拱北口岸進入陸域地段后,又采用明挖法施工,隧道逐漸演變為左右并行的雙洞平行結構。
潘建立說,特別是穿越拱北口岸255米長的隧道暗挖地段,開挖寬度約為22米,高度為24米,建設條件極其復雜:拱北口岸日均客流30萬人次、車流超萬輛,周邊建筑密集,技術難度大,施工風險高。下穿口岸30多米寬的狹長地帶,兩側的建筑樁基和地下管線“星羅棋布”,管幕距口岸樁基最近距離僅0.46米。
珠海連接線管理中心主任王啟銅博士認為,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拱北隧道“長距離、大直徑、曲線管幕”工程的順利完工,對我國特殊地理環境和復雜地質條件下大斷面隧道的設計和施工,特別是對于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各大城市地下工程建設,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。同時,也對促進整個港珠澳大橋建設順利完成具有重大影響。